如果您要报告不良事件或产品投诉,请拨打礼来客户服务中心热线400-828-2059(手机),800-828-2059(座机)
优泌安®(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回复:
概要
- ELEMENT 2 研究是一项 3 期、随机、多中心、双盲、为期 24 周的研究,该研究对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与来得时(两者均与 OAM 合用)在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或既往接受过来得时治疗的 T2DM 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对比 。1
在T2DM患者中开展的临床研究- ELEMENT 2
ELEMENT-2 研究是一项 3 期、前瞻性、多国、多中心、随机、双盲、2 治疗组、平行、为期 24 周的研究,在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或既往接受过来得时治疗的T2DM 患者中进行 。 1
本研究招募的T2DM 患者满足下列一种条件:已接受过≥ 2 种 OAM 治疗12周且
- 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HbA1c 水平 ≥7.0% 且 ≤11.0%;或
- 既往接受过来得时治疗,且 HbA1c 水平 ≤11.0% 。1
患者如存在下列病史,将被排除在外
- 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
- 在治疗入组前 30 天内接受过除来得时以外的胰岛素治疗,或
- 胰岛素抵抗严重,定义为每日胰岛素总剂量 ≥1.5 单位/kg 。1
通过遮盖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与来得时的药瓶以实现双盲设计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确定每日给药一次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不劣于每日给药一次来得时(两者均与 OAM 合用),按自基线至 24 周的HbA1c变化进行评估 。1
本研究的次要终点是对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与来得时治疗(均与 OAM 合用)进行下列对比:
- 按自基线至24 周的 HbA1c 变化进行评估,来得时治疗与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相比的非劣效性
- 在 4、8、12、16、20 和 24 周时的 HbA1c 水平
- 在 24 周时 HbA1c 水平 ≤6.5% 和 <7% 的患者百分比
- 在 24 周时的胰岛素剂量
- 在 24 周时的 7 点 SMBG 谱
- 在 24 周时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发生频率
- 在 24 周时的体重
- 研究期间的 AE 发生率,和
- 在 24 周时抗胰岛素抗体的发生率。1
对胰岛素抗体对某些临床结局的潜在作用进行后续评估 。2
研究方案设计
研究设计包括
图 1. ELEMENT 2 研究设计3
图1说明:ELEMENT 2研究的设计包括筛选阶段、为期24周的治疗期,该期间平均分为调整期和维持期,并且还包括为期4周的治疗后随访期。
缩略词:来得时=来得时®(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00 单位/mL;LY IGlar = 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00 单位/mL;
* 电话访视。
既往使用过来得时治疗的患者,以研究前使用来得时的剂量,起始使用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或来得时 。1
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使用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来得时治疗的初始剂量为 10 单位,每天一次 。1
如 Gerstein 等所述4,患者遵循由患者控制的滴定方案,从初始胰岛素剂量开始,每天增加 1 单位,直至FPG浓度达到 ≤ 5.6 mmol/L(≤100 mg/dL)。1
在韩国和中国台湾,由于只有间隔为 2 单位的注射器,患者遵循由患者控制的滴定方案,从初始胰岛素剂量开始,每隔一天增加 2 单位,直到FPG浓度达到≤5.6 mmol/L(≤100mg/dL)。3
在 0 周到 12 周之间调整胰岛素剂量,并根据安全性问题例如低血糖,调整后续胰岛素剂量 。1
在整个研究期间,患者继续使用研究前OAM 治疗 。1
患者人口统计数据和基线特征
在随机分组前,两个治疗组间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和基线特征相似。除外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组的随机分组之前接受2种OAM的患者较来得时治疗组明显较少 (P=0.046) (表 1)。1
表 1. ELEMENT 2 研究中的患者人口统计数据和基线特征 1
评估a | 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 来得时 |
年龄(岁) | 59 (10) | 59 (10) |
男性,n (%) | 179 (48) | 199 (52) |
种族,n (%) | ||
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土著 | 17 (5) | 21 (6) |
亚洲人 | 29 (8) | 35 (9) |
黑人 | 26 (7) | 32 (8) |
混血儿 | 2 (1) | 1 (<1) |
白人 | 302 (80) | 291 (77) |
体重,kg | 90 (20) | 90 (19) |
BMI, kg/m2 | 32 (6) | 32 (5) |
糖尿病病程(年) | 12 (7) | 11 (7) |
HbA1c, % | 8.34 (1.09) | 8.31 (1.06) |
HbA1c 组, n (%) | ||
<7.0% | 19 (5) | 25 (7) |
<8.5% | 209 (56) | 210 (55) |
以 SMBG 评估的 FPG,mmol/L [mg/dL] | 8.82 (2.50) [159 (45)] | 8.86 (2.42) [160 (44)] |
基础胰岛素 (来得时), n (%) | 155 (41) | 144 (38) |
基础胰岛素注射时间,n (%) | ||
白天 | 187 (50) | 188 (50) |
晚上/睡前 | 189 (50) | 192 (51) |
磺脲类药物使用,n (%) | 315 (84) | 315 (83) |
使用 2 种 OAM 治疗,n (%)b | 298 (79.3)c | 323 (85) |
缩略词: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 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00 单位/mL;BMI = 体质指数;HbA1c = 糖化血红蛋白;FPG = 空腹血浆葡萄糖; 来得时 = 来得时®(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00 单位/mL; OAM= 口服降糖药物;SMBG = 自我血糖监测。
a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数据均以平均值(SD)表示。
b 常见联合用药包括二甲双胍和磺脲类(62.4%)以及二甲双胍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10.1%)。
c P= 0.046 vs 来得时。
上次审阅日期:2023年8月15日
参考文献
1. Rosenstock J, Hollander P, Bhargava A, et al. Similar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Y2963016 insulin glargine and insulin glargine (Lantu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insulin-naïve or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the ELEMENT 2 study). Diabetes Obes Metab. 2015;17(8):734-741. https://doi.org/10.1111/dom.12482
2. Ilag LL, Deeg MA, Costigan T, et al. Evaluation of immunogenicity of LY2963016 insulin glargine compared with Lantus® insulin glargine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Obes Metab. 2016;18(2):159-168. http://dx.doi.org/10.1111/dom.12584
3. Data on file, Eli Lilly and Company and/or one of its subsidiaries.
4. Gerstein HC, Yale JF, Harris SB,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adding insulin glargine vs. avoidance of insulin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on either no oral glucose-lowering agents or submaximal doses of metformin and/or sulphonylureas. The Canadian INSIGHT (Implementing New Strategies with Insulin Glargine for Hyperglycaemia Treatment) study. Diabet Med. 2006;23(7):736-742. http://dx.doi.org/10.1111/j.1464-5491.2006.01881.x